找到相关内容2132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历史、现状及意义

    文教基金会编《第五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第108-115页。] 中,他根据佛教的唯识理论提出,他认为,科学规律的产生在于众生的执取,是众生阿赖耶识的念念了别将一套和谐的规律赋予了自然界...

    王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3865128.html
  • 太虚大师的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

    发清净心,修清净行,即将阿赖耶识所含藏善种子,起善现行,各各为因,互互为缘,恶种子、恶现行灭尽,善种子、善现行充满,自造成一种纯清净的世界,奚假他求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缘成史观好像使...

    李虎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5565144.html
  • 释藏青: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2)

    无为法,展示作为根本识的阿赖耶识是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产生的基础,说明“百法唯识”、“诸法无我”,从而把握诸法实际相。  五  华严宗  华严宗亦称贤首宗,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根本经典,由唐初法顺所...

    释藏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1965208.html
  • 周叔迦:中国佛教史(2)

    真如受熏缘起而成一切法。此真如即是佛性,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即是第九阿摩罗识。能变之识唯是第八阿赖耶识,而前七识是能缘。阿陀那识是第七识而非第/\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皆能成佛,无有永不成佛的。...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365221.html
  • 太虚法师著:中国佛学(1)

    的佛性,却隐密地藏在其中。此隐密的佛性,或名如来藏。三、事佛性,即在事用上有种种的功能,可能令众生转化而成佛。这是着重在可能性上讲,可能性即如唯识论讲的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有解脱生死趣向涅槃的佛性种子,...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4665237.html
  •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rdquo;。不过众生之心有深有浅。“佛法名此深心为阿赖耶识”。这是一般众生所不可能了解的,“一旦外缘引发”,“则内因即可沛发而能自觉&...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2565282.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1)

    诸根和顺,心便怡畅,能为食事,有资益义,即鬼神食也。思者,即意地有漏,思与欲俱转,希望胜妙之境,资益身命,于中绵想不断,如望梅止渴,悬饼充饥等,有资益义,即禅天食也。识食者,即阿赖耶识,一类相续,执持...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365314.html
  • 王恩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2)

    性是三事合所生性故。应观过去所有集造同于梦境,但唯念性故。应观现在事同于电,疾灭性故。应观未至体若重云,阿赖耶识在种子位体能摄藏诸种子故。作斯九种观察之时有何利益获何胜智?颂曰:  由观察相故, ...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4665412.html
  • 九乘之巅——大圆满法

    及六识,那么老死忧悲苦恼也就灭了。无明灭了,我执也就断了。这样缘觉舍报后也一样人无余涅粲,不再生死轮转,这是缘觉的修证解脱。缘觉不是依靠听闻佛法而证的,不同于声闻。虽然缘觉知道有阿赖耶识,但找不到它,...先证根本智,然后是后得智。证根本智时的心和心所,以及阿赖耶识,一时都寂灭,所以智和法界无二,就都是法界啊,所以都唯同一味,所以心识和法界都是清净的,清净一体,就是明空不二的一个空空荡荡的清净世界,是...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2365443.html
  • 金刚经札记(4)

    ,即心、意、识三。其中的“心”专指第八阿赖耶识的积集和集起二义,因为阿赖耶识既能集诸法种子,又能生起诸法,故名为心。《成唯识论?卷第三》说:“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在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中,...

    金刚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2465510.html